[金融时报]扬州农合行欲打造信用共同体 为加入信用共同体的商户、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3.97亿元
11月28日,经过4个月的努力,由扬州农村合作银行、鑫茂集团、鑫茂科技园驻园企业三方共同发起的“伞式共同体”——“鑫茂科技园区信用共同体”在扬州举行创立大会。至此,扬州农合行在辖内已创建“箱式信用共同体”、“伞式信用共同体”、“街区信用共同体”、“中小企业联保信用共同体”54个。共评定8487个信用商户,发放信用贷款3.97亿元。这不仅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找到了突破口,也为地处城区的农信社探索出业务经营的发展方向,使银行、企业集团及驻园企业并驾齐驱,实现了共赢。
据了解,扬州市农信联社早在2000年成立之初,就从实际出发,逐步确立了做“社区型小的零售银行”的市场定位和在农村地区坚持“立足社区、面向农户”,在城镇地区坚持“立足社区,面向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城镇居民”的经营方向。
几年来,扬州农村合作银行系统借鉴在农村地区开展信用工程建设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在城区支持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和服务社区居民的新路子,通过筛选评定信用商户,细化市场营销方式,培植优质客户群体,创建了“箱式”、“伞式”等模式的信用共同体。
所谓“箱式信用共同体”是以管委会为掌控机构,对具有一定发展规模,商户较为集中固定的商城、批发市场、物流中心等相对紧密的联合体视同一个封闭的“箱”,开展信用工程建设,逐户评定辖内商户信用等级,授信额度,发放商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并由多方承诺各自责任、权利、义务,组建成“箱式信用共同体”。目前,全市“箱式信用共同体”39个,最有代表性的是2003年创建的首家大毕庄“箱式信用共同体”,即扬州市物流货运中心信用共同体。目前,大毕庄信用社已对扬州市物流货运中心评定信用商户312家,占现有商户的86.7%,已向信用商户发放贷款7220万元。
所谓“伞式信用共同体”是以商会、促进会为掌控机构,以其骨干企业担保为支撑,将科技创业园区等松散性企业联合体视同一把“伞”,使加入商会、促进会的中小企业和商户在评定信用等级基础上得到农信社贷款支持,入会企业共守承诺,形成“伞式信用共同体”。这种模式主要是由商会、促进会负责组织入会企业,从中选出经营、资信良好,资本金充足,具有一定规模的多家企业成立联合担保体,并出具资金,在信用社建立一定数量的担保基金,为被评定为信用等级的中小企业和信用商户提供担保,信用社提供利率优惠的贷款。目前,全市共有“伞式共同体”3个。406家中小企业得到了贷款支持,贷款金额5335万元。其中,新成立鑫茂科技园区信用共同体经评审加入信用共同体的成员企业已达111户,目前已向17户企业发放贷款1840万元。
对信用共同体的创建,扬州农合行倾注了极大的热情的精力,在他们不懈的努力下,商户和中小企业也踊跃加入。在“鑫茂科技园区信用共同体”创立大会上,当商户们从副市长崔津渡手中接过“信用商户”的证书时,由衷地感叹“这比存款折”都管用。有了“信用商户”的称号,他们不仅贷款方便,对外经营交往更加理直气壮。鑫茂科技投资集团董事长杜克荣概括为“既体面、又有钱”,他要求商户们珍惜荣誉,信守诺言。
目前,扬州农合行正不断加强制度完善,业务指导和管理规范,制定下发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在全市40个城区信用社从点到面地推进城区信用工程。各城区信用社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截至2005年10月末,全市农合行、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为529.9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29.4亿元,实现利润5.48亿元,净利润4.92亿元。
董事长齐逢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评价信用共同体:客观地说,信用共同体是边实践边探索的创新之举,目的是营建局部良好环境,解决制约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发展中资金的需求问题,最终实现企业成长,银行盈利,掌控机构受益的多方共赢,并以此促动社会信用环境建设和金融生态环境改善。